与梅并作一世春
发布时间:2025-11-18 16:16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 刘炳栋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 >
       诸城的晨雾,总裹着比岁月更古老的秘密。当第一缕柔光漫过潍河清澈的水面,穿行于故城墙斑驳的砖缝,空气中便漾开一丝丝烧烤或糕点的气息,这气息,不似凡尘烟火,倒像是四千三百年前,先民于历山脚下祭祀舜帝时,那燎祭的烟火中,第一缕麦香的芬芳被风神收藏,又像是九百年前,苏东坡在超然台上醉意阑珊时,托起的那轮明月清辉,如今,这烟火的延续都在金旭食品的车间里,静静沉淀,重新聚合。
 
       作为掌门人的郭清斌,生性散淡执着,一头与年龄不相称的银发,是岁月给他勤奋努力的证书。每天清晨,他习惯早早来到厂区,巡视他汗水洒遍的地方。推开车间的玻璃门,那扇门仿佛隔开了两个时代。他总能听见,那甜香在用一种古老的方言歌唱。歌声里有东坡揉捏杂粮面团时,随性的哼唱;有祖母从老木箱中取糕点时,棉布衣襟温柔的窸窣;更遥远的,似乎还有两千年前,那座汉墓中庖厨石刻上,刀俎与牲牢碰撞的清音。这声音告诉他,手中这面团,源头不在面缸,而在茫茫东夷的历史深处,在人类最初对天地神明、对美味那虔诚而炽热的追求里。祭祀的庄严,化作了日常的精致,这便是诸城,这片崇文尚教、代代相传的土地上,关于对“美”追求的永恒天性。
      郭清斌的童年,是在一场场永不停歇的对美食的梦想中度过的。有时,祖母的生活里不仅有面案,还有土蜂酿蜜,还有大群的鸡、鸭、鹅。祖母对家务的打理,深深印在是他的寰宇世界。时间在这里,被拉成了饴糖银亮的丝线。老人那双布满云纹的手,宛若戏法,能同时运转三种乾坤:右手揉着掺了花生油的面团,那香气醇厚,是生活的底色;左手筛着细腻的绿豆粉,纷纷扬扬,似雪落无声;手肘还能稳稳护住盛满芝麻酱的陶罐,那里封存着整个春天的秾丽。家族的故事,便随着这原始的朴素气息,渗入骨血——曾祖父在县城胡同,将青石台阶擦得映得出星月,那是“诚”字的注脚;战乱年间,一叶荷叶包裹的糕点,能让香气三日不散,那是“韧”字的诗篇。
 
       真正让他触摸到“传承”那沉甸甸的灵魂,是某个落霜的清晨。他告诉祖母老棉纺厂的糕点部的规模气势,二十多种工具在木架上静默排列,闪烁着时间的幽光,如同列队的兵士,等待着出击的命令。“这是开酥的走槌,是用老枣木雕的。”老师傅的手抚过器具,那姿态,不似触摸物件,倒像在叩问古密州血脉的河流。师傅喃喃道:“火候会骗人,但心里的感觉永远不会。”从此,在流水线的轰鸣企图吞噬手作温情的年代,他成了最沉默的守夜人。深夜的老式烤炉旁,他反复练习着“三翻四抖”的秘技,面团在掌心经历七次翻转,力道次第递减,如文人运笔,讲究意在笔先,力透纸背。他将失败的品默默吞下,次日,必带着更完美的饼胚归来。老师傅们于是将压箱底的技艺,和盘托出:糖浆的“气”何时能拉丝成缕,豆沙的“性”如何炒去火气,核桃仁的“魂”要焙到几分脆方才圆满。他终于做出了祖母当年糕点的味道。
 
       去沪上深造的列车,载着他穿过历史的迷雾。在上海粮校实验室中,显微镜下,面筋蛋白舒展成奇妙的网状结构,那曾经只存在于指尖感受中的“筋道”,第一次在他眼前显形。科学给了他一把精准的尺,却量不尽传统的深邃。他想起祖母总在雨天多放半勺糖,直到将湿度计带入车间,才恍然那是对抗潮气的古老智慧。他的笔记本,左边是严谨的发酵温度曲线,右边,是祖母揉面的手势图,是感性与理性的对话,是现代与古老的和解。
 
      学成归来的第一个中秋,便是一场“离经叛道”的尝试。他用现代乳化技术,为传统的五仁馅料注入了新的灵魂。质疑声如秋潮涌来:“这岂是老祖宗的味道?”他不辩,只取出东坡词集,轻声道:“当年知州以南方饴糖,和北方杂粮,不也是一场创新?”新式月饼三日脱销,市场给予了最响亮的回答。那些曾摇头的老师傅,也悄悄将制作要领,记入了自己的秘本。
 
      承包糕点部后,真正的风雨在某个夜晚倾盆而至。新进的澳洲黄油因湿气凝结如石,整个生产链危在旦夕。他想起祖母“急火修不得细活”的古训,带着伙计,用最笨拙也最智慧的方法,以铜盆隔水温油,手工搅拌直至东方既白。当第一炉杏仁酥带着晨曦如期而出,金光穿透云层,在他汗湿的面案上投下一弯小小的彩虹,那一刻,他感到自己连接的,不仅是家族的过去,更是这片土地上,所有庖厨先贤面对困难时的那份从容。
 
       如今的金旭食品车间,是一座时间的园林。智能烤箱流淌着数码的溪流,祖传的紫檀木模具则矗立如山。他立于其间,一手可在平板电脑上解析糖度的微妙曲线,一手亦可如祖母般,凭掌心温度聆听面团的醒发。他告诉年轻的徒弟,这便是“老味新作”——如同超然台上,东坡用密州的月,照亮了天下人的团圆;如同庖厨石刻中的先人,将祭祀的诚心,化作了人间至味。
 
       某日,他遇见了一个叫徐梅的女子,只一瞬,便刻在心底,他坚信,这就是将扶佐他一生的那个人。只要坚持你的良善,上苍会给予完美的馈赠。无论对事业的支持,还是对老人的孝敬;无论是市场的波动,还是对新产品的开发,徐梅总煮茶代酒,以解夫君疲惫。她或抚琴抒怀,或书画并展,在静谧的夜晚,这份陪伴,恰如梅香,清新脱俗,恒久不散。郭清斌工作日纪上,每一页,都有一朵梅花,其中意韵,无以言表。“霜降日,饴糖多熬半刻”“东风起,减面粉三钱”,“味从守正,香自出新”。这八个字,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从祭舜的烟火到东坡的诗稿,直至金旭长大的漫漫长路。
 
       黄昏,他和徐梅爱独步于晾晒间。成千上万个月饼、各色糕点、还有端午节的粽子,在斜阳下泛着温润的金光,宛如超然台上苏轼望见的万千星子,也如历山祭坛上,那供奉给先祖的、最早的五谷。随手掰开一枚低糖月饼,拉出的糖丝,依然如九百年前、乃至四千三百年前的月光般,纯净而绵长。
 
       当最后配送月饼的车驶入夜色,他总愿在车间多留片刻。甜品的香气在灯光下旋舞,像永不落定的时光。他仿佛看见祖母就立在身后,依旧是那个用围裙擦手的姿势。其实,手艺人的道场,何曾在简历之中?它在那每一个面团呼吸的韵律里,在一个一个粽子的怀念里和在那一道能映照古今月色的糖浆里,更在那由祭祀的庄严化为人间烟火的、永不停息的传承里。
 
      这古密州朴厚的风,吹过四千三百年的祭祀,吹过石刻庖厨的宴饮,吹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最终,沉淀在诸城一代一代”以歌南风“的乡俗里。每当夜晚学徒们聚在一起盘点一天的工作,总有年轻的会问起糕点几十年倍受顾客喜爱的奥秘,郭清斌抬起头,透过夜空望向悠远的天际。他知道,先贤、大德带给诸邑的不仅是信仰、精神、文化的高度,更有追寻美好生活的传承中蕴含的人品与人格的秘籍。(陈柏林)
责任编辑:刘炳栋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