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0-06-12 21:59
文章来源:一线聚焦
作者: 魏华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历史的照片,许多瞬间刻印在人们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访真贫、问真苦,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年的新年问候,都惦念和牵挂着困难群众;湘西十八洞村的围炉夜话,河北阜平农民炕上的盘腿而坐,面对疫情,他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体现在造福人民的一言一行,贯穿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前,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困难增多。但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具体部署。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保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心。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抓落实、谋发展、促民生,必须找准政策发力点、提高治理精准度。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抓起,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持续用力,拿出更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就一定能够战胜眼前困难、实现长远目标。
人民的期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把人民的事办好了,把百姓的困难解决了,经济增长就有持久的动力。从贫困人口脱贫释放的巨大消费潜力,到2亿多老龄人口催生的“银发经济”,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激发的市场新需求,到教育、医疗等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4亿人汇聚的民生需求点都是经济增长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一件接着一件办,我们一定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魏华)
责任编辑:13758999201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