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造血能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20-06-08 22:09
文章来源:一线聚焦
作者: 魏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为世界瞩目,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就多次强调“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把调研思考和群众期盼带到现场,建诤言、献良策,纷纷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绷紧弦、加把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要找准发展路子,走好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农旅融合的新样子,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脱贫攻坚要精准发力,努力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要不断增强扶贫产业发展后劲,加快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两不愁三保障”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对于发现的问题,确保不折不扣整改到位。
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花架子。要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要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在创新工作机制与管理体制上做文章,比如探索人才共享机制、实施“城乡合伙人”模式等,采用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农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支持。
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要在长效上下功夫。坚决防止返贫,着力增强内生动力。要持续跟踪监测返贫风险高的脱贫户和边缘户,将其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要采取技能培训、项目进家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易地扶贫搬迁后,要做实做细后续的文章,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要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花大力气培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要强化基层党建,着力培养共同致富“领路人”;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实现更好覆盖。
脱贫攻坚既要做好眼前的事,还要谋好未来的事。要进一步做好挂牌督战工作,落实好“一户一人”包户销号制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扎实做好稳定脱贫工作,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同时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魏华)
责任编辑:刘飞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