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态,不能一“停“了之
发布时间:2020-06-03 09:58
文章来源:一线聚焦
作者: 瑶谣
近日,一项投资3亿元的生态治理工程,因为“破坏生态”遭到激烈质疑,在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
新闻中称:环保志愿者在云南大理苍山白鹤溪附近进行例行的定点溪流观测时,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溪流河道进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两侧的河堤用小石块加高并用水泥抹缝。在环保人士眼中,这种处理方式改变了自然河道状态,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治理方式。对此,当地政府已迅速叫停了工程,并主动联系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听取公众意见,进行方案修改。
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环境,一听就让人感觉很美。然而从新闻中报道的施工后的照片来看,灰色的水泥河堤配上台阶似的水泥河底,完全成了人工排水渠,已经无法与“山清水秀“这个词联系到一起。也正因如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大量质疑和反对之声。
实践证明,环境生态治理,是关乎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必须做到科学论证在前、征求意见在前、工程评估在前,容不得半点疏漏。受到质疑后,当地政府叫停施工并主动沟通的积极态度,固然值得肯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工程在立项、施工前,存在论证不足、评估欠缺等问题。否则,又怎会直到小溪变水渠之后,才引起关注和争议?很多时候,自然生态环境一旦遭到大规模人工破坏,就很难恢复原貌,由此带来的环境损失和自然资源损失,远不是3亿元投入能够衡量的。
忧心之余,笔者期待更高级别、更权威的环保部门能及早介入,对“抹水泥”治理方式的利弊进行公正、公开的评估和论证。一旦查实的确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那么在叫停的同时,对由此带来的巨大“财政账”和生态账必须追责到位。(瑶谣)
责任编辑:13758999201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