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完善供给激励“三个体系”
湘潭县现有农村人口85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素有天下壮县的美誉。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全面提升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水平,县科协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外引内联方式,积极聚集各类人才智力资源服务县域发展,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加速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构建协力协同的农业科创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各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聚力构建各类创新主体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湘潭县科协已依托科普小镇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湘潭大学等三所高校合作设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先后与11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协同创新协议,共培育市、县级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项目110个。
构建高效高质的要素保障体系。突出科协引导、部门联动、主体参与,全面整合县域科技创新资源,实行“一盘棋”合理优化配置,全县360个农村经济合作社、1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起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平台,扭转了过去“小、散、弱”的局面,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县科协联合人社、总工会等县直部门,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各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同场竞技、比拼赶超,极大激发了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
构建精准精细的政策激励体系。改革科技管理方式,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力度,县科协每年拿出60万元项目经费,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科普惠民益农行动,对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技术创新效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大力倡树“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着力厚植创新创业优良生态,全县共有106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国省市县奖励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一池春水有效激活。
聚焦科普产业互促,推行深度融合“三类模式”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首要工程,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促进科技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推行“科普+文旅+农户”共享发展模式。湘潭市科协经过精心选址,将全市首个科普小镇落户在彭德怀元帅故乡——湘潭县乌石镇。彭总故居所在地乌石峰村曾有“九厅十八坊”之称,原有老染坊、老酱园、老酒坊等十八种老艺老法坊。在市、县科协指导支持下,该村与旅行社采取股份合作方式成立湖南丰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聚力打造集科普宣教、农事体验、乡村拓展于一体的“乡村三十六坊科普示范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年向近2万名以青少年研学团队为主的游客开展互动体验式科普宣教,村集体经济由原来1万元达到52.2万元;当地村民以自家住房入股,从事旅游接待和农事科普宣讲,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年收入达5万元。湘潭县科协联合文旅体、农业等部门,定期组织举办花朝节、脐橙节、采茶节、鸢尾花节、蘑菇节、湘莲节等节庆活动,通过科普搭台、文化唱戏,有力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推行“产业+企业+园区”内涵发展模式。围绕全县主导优势产业,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梅林、碧泉、天马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花石湘莲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2020年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值320亿元。
推行“协会+基地+产品”特色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大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响特色农产品“莲乡品牌”,湘潭湘莲、湘潭乌石腊肉、铺里香食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乌石腐乳、黄花菜、绿壳鸡蛋、乌石香米等特色农产品规模不断壮大,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聚焦成果加速转化,打造应用服务“三大平台”
始终将提升成果转化率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成效的核心指标,着力打通农业技术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全方位指导服务平台。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实行“点对点”“一条龙”指导服务。全县已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8个,培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2家,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22名,指导带动“立华牧业”“坝湾乌鸡”等致富产业7个。
打造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充分用好政务服务“莲不要跑”平台,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社区)科普组织全覆盖、“科普中国”“科普湖南”落地应用全覆盖。三年来,县科协在该政务服务平台转载、发布科普文章、信息400余篇。
打造精准化中介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咨询、技术中介和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咨询服务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全县稻鱼、稻虾、莲鱼等混合种养模式逐步成熟。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湘潭县射埠镇科协主席邓述东首创的稻菇生态种植“一亩田脱贫”模式在湘潭县、湘乡市30余个村推广实施,有效助力15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带动30多个贫困户发展为种植大户,该模式已在永州、益阳、常德等5市建立示范点,并被收录进全国100例优秀脱贫案例名录。
聚焦科创人才支撑,用好科技助农“三支队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湘潭县科协始终把科创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为契机,借助省级学会人才集聚的优势,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多层次农业农村人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着力引进省级学会高端人才队伍。湘潭市、县科协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需求,积极对接省级学会,加强柔性引才,成功引进省畜牧水产学会、省农学会、省科普作家协会、省心理学会来县设立省级学会服务站,省级专家每年在湘潭县举办学术报告、科普讲座、业务培训等20多场次,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实施新技术改良,有效助力该县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普宣教水平。
着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培育人才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近年来引进各类科技人才420人,定向委培输送农业科技学员100余名。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全县共组织农业技能培训57场,参训人次达620人次。
着力壮大科技科普志愿者队伍。以湘潭市科协承接湖南省科普信息化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通基层科协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县355个村(社区)实现科协组织全覆盖、“科普中国”应用全覆盖,共注册科普信息员1.3万余名,分享传播科普文章106万余次,形成了层层都有科普信息员、人人都是科学传播者的良好格局。建立人才下乡、科技下沉、服务“三农”等常态长效机制,全县共组建29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共计700余人,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奔走于千家万户。实时、全面、便民的科普知识广泛传播,有效提升了公民科学素质,2020年末,湘潭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0.8%,分别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和湖南省平均水平0.24和0.66个百分点。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