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零点之后湘潭市中心医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科现场
发布时间:2023-07-29 06:36 文章来源: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作者: admin1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 >
【核心提示】

湘潭市中心医院是湘潭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该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承担了全市及周边地区急危重症抢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任务。此外,该院院前急救科任务也非常繁重,高峰时期,24 小时内出诊最多达 60 多次。

前不久,记者连续多日凌晨蹲点湘潭市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科,记录一个个与生命赛跑的故事。

7 月 18 日凌晨,刘坚正在检查一名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

【一线见闻】

外科重症监护室:报警声、呻吟声、脚步声此起彼伏

7 月 18 日,零时。

湘潭市中心医院,大部分普通病房已经熄灯。监护仪器和急救设备的报警声、病人的呻吟声、医护人员的脚步声此起彼伏,这是外科重症监护室常见的场景。

「爷爷,现在给您拔管,您忍一忍哦!」零时 18 分,「90 后」医生刘坚来到一名八旬老人病床前,凑在他耳边说。

因胃穿孔,老人 4 个多小时前经历了一场全麻胃大部切除手术,住进外科重症监护室观察。综合评估后,刘坚认为老人可以拔掉气管导管,自主呼吸。

平躺在床上的老人,听到刘坚的话,脸微微偏向他这边,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回应。

刘坚快速又精准地拔掉了老人嘴里的气管导管。「咳……咳……」拔管毕竟是有些难受的,老人连咳几声。刘坚像哄孩子般对他说:「好了好了,您安心休息,不难受了!」

这时,老人的手不停摆动。刘坚猜想,可能是因为手术后身上插了很多管子,让他感到不舒服。

他帮老人轻轻按摩,缓解不适,又将他的手放进被子里,然后朝他比了一个「OK」的手势。老人这才闭上眼睛,安静睡下。

忽然,一股刺鼻的味道传来。记者循着味道望去,只见护士正在护理一名老年患者。

「先别过来,你会受不了的!」见记者走近,「90 后」护士曾琳说。原来,她正在给患者清理大便。

凌晨 1 时,是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交班时间。刚进班的「90 后」护士李思佳走到一位新入院患者床前,准备护理。

拍背、吸痰、输液、导尿……这些基础操作,她行云流水般完成。由于患者年龄大,身体条件差,每 15 分钟,李思佳就要给她吸一次痰。

「辛苦吧?」看到忙碌的李思佳,记者问。

「这已经是最简单、最轻松的了。」李思佳笑道。

凌晨 1 时 40 分,「90 后」护士谷宇告诉刘坚,一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痰多,血氧突然下降,情况不太好。

刘坚马上过去。看上去,患者的确有些难受。「因为他没有力气,无法有效咳嗽咳痰,气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刘坚说。

他利用支气管纤维镜,一点点吸出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又对其进行肺泡灌洗。这时,病人看上去没那么痛苦了。

凌晨 2 时,刘坚终于有时间休息一会儿,与记者聊聊守护生命的故事。

从中山大学重症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后,他已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工作 7 年。「最紧张的就是做 ECMO 治疗,全身湿透。」他说。

「是穿着防护服太闷了?」记者问。

「主要还是心理上,生怕有一丝闪失。」刘坚回答。

他回忆,有一天凌晨,一名突发心梗的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多次电击除颤效果仍不明显。唯一的希望,是启动在医学界有「终极救命神器」之称的 ECMO 治疗。

ECMO 又称人工心肺机,是使用体外离心泵及膜肺,短期代替患者受损的心肺功能,让其心脏及肺脏得到休息,从而达到最终恢复的目的。

征得家属同意后,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贺喜强指导下,刘坚与团队立刻为患者开展 ECMO 植入术。经过 1 个多小时抢救,通过 ECMO 提供循环支持,心脏介入团队顺利为患者疏通血管。

这只是第一步。心脏恢复情况评估、抗凝方案调整……每一步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刘坚与同事日夜守在患者床前,密切监测。3 天后,患者撤除 ECMO,5 天后拔除呼吸机,半个月后康复出院。本已心如死灰的患者家属连连道谢。

「累是累点,但能把一个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值得!」刘坚说。

院前急救科:1 小时内 8 通电话

7 月 19 日凌晨,黄艳正在接听急救电话

7 月 19 日零时,记者刚到湘潭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便看到一位女护士一个箭步冲出去。

「快,先锋乡,心梗,具体地址我发群里!」

她话音刚落,医生、护士、司机 3 人迅速集结。不到 2 分钟,救护车呼啸着疾驰而去。

这位女护士名叫黄艳,1993 年出生,已在院前急救科工作 6 年。当晚,她忙着在 120 急救热线前接线。

黄艳面前有 4 部电话。「2 部是院内沟通热线;另外 2 部,1 部是医院 120 急救专线,1 部是市急救中心派单专线。」她介绍。

记者注意到,从零时至 1 时,2 台急救专线电话响了 8 次。有的因在家突发疾病需要抢救,有的因车祸等意外情况需要抢救,还有的在其他医院病情恶化需转院,也有咨询用药的市民。

零时 22 分,急救电话响了,报警灯同步亮起。电话那头焦急地说:「我父亲神志不清,意识模糊,你们快来!」

黄艳与家属短暂沟通后,通知救护车即刻出发。「90 后」医生胡睿、「90 后」护士刘丹马上投入工作。不过 10 分钟,救护车就到达病人家中。

回医院路上,胡睿与刘丹密切配合,向家属询问病史,给患者吸氧、打留置针……接近凌晨 1 时,救护车稳稳停在医院急救科门口,已在此等候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上前抢救。

刚回科室的胡睿与刘丹还没喝口水,急救电话再次响起,他们迅速展开新一轮「战斗」。此时,医院所有救护车全部上路。

黄艳告诉记者,院前急救科的护士,既是接线员,又是出诊员。「上一个班是接听急救电话,下一个班就是随车出诊。」她说。

她颇有些骄傲地告诉记者,由于常年在路上抢救病人,无论车子开多快,无论路有多颠簸,她和同事几乎能一次性完成静脉注射。

这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湘潭市中心医院位于老城区,辖区内楼房多,搬运患者是常有的事。黄艳伸出手臂打趣地向记者展示:「刚参加工作时我才 40 多公斤,现在已经 50 多公斤了。你看我手上的肌肉,都是这几年练出来的!」

记者感叹她们工作辛苦,她却说:「这是一个特别能锻炼人的地方。」

黄艳回忆,有一天深夜,她到达急救现场时,患者已心脏骤停。她马上与医生、司机轮流对患者开展长达 30 分钟的心肺复苏,同时给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囊通气、注射肾上腺素。由于抢救及时,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患者家属专程到医院向黄艳和同事道谢。「这些经历,让我在辛苦而忙碌的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黄艳说。

【记者手记】

向勇于担当的「90 后」致敬

7 月 18 日凌晨,刘坚、谷宇正在处理患者气道内分泌物

与病魔较量,尽管看不见硝烟,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湘潭市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与院前急救科医护人员,「90 后」占多数。他们正逐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白衣战士」。

「『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 后』;17 年后,我们『90 后』要保护大家。」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时,一位「90 后」护士的这番话获得不少网友点赞。时空转换,接力的是担当,不变的是初心。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守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与生命的赛跑中,「90 后」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担当与责任,令人感动,也让人振奋。他们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向勇于担当的「90 后」致敬!

责任编辑:admin1 点击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