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资讯周刊讯(本网记者 赵洪志 通讯员丁海丽 张吉生)近年来,诸城市石桥子镇积极探索“党建+X”农村治理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治理,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对群众需求的回应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文明乡风”促民和
“一孝父母、二和兄弟、三序长幼、四睦夫妇、五训子孙、六亲宗族、七联内外、八慎职守、九遵法纪、十行文明。”这是石桥子镇伴倒井子村赵家家训;“忌逞强、睦邻里、广行善、勿生非……”这是伴倒井子村郭家家训片段之一……一个个家训刻在墙上,凝聚成“伴倒井子家风家训学堂”,让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也让群众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石桥子镇立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这一要求,推出了“传家风、立家规、扬家训”系列活动,推进家风教育,形成家训文化,积极有效地引导村民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文明和谐新风,以带动“村风”促“民风”。
“我们主要突出孝德文化,把“德”字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着力点,把“孝”字作为家风民风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定期开展“德孝之星”“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让身边榜样带动全镇居民弘扬孝德精神、传播孝德文化、践行孝德文明”,镇科技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高建祥介绍。
据悉,该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书香型家庭中开展阅读中华经典、培养艺术才情等活动,从而使每个家庭墨香飘逸、书声琅琅、琴声悠扬,形成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形成有独特“书卷气”的家风。
“党建+环境整治”利民本
为改善环境卫生,提升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石桥子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镇、社区、村三级广泛动员部署,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巩固的长效机制。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党支部+清洁村庄”、“优秀党员+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形成了以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环境治理新模式,扩大了党建工作覆盖面,为村容村貌的彻底改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实行党员干部包街包巷制度,每天党员们都会在自己包靠的胡同里看看有没有垃圾,刚开始时还有部分农户将小堆的柴草放在门前,时间久了,老百姓们都比较自觉,卫生也干净了”,张家清河社区党委书记刘宗华说,“卫生干净了,我们党员的职责又扩大了一些,像包靠胡同里的美丽庭院创建、矛盾纠纷调解、为民服务事项等,也都由这些党员负责。”
工作中,该镇通过实行街长、巷长制,责任到区、责任到人;党员包联到户,人人参与,压实责任,逐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机制,让党员包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强化党员标杆意识。
“党建+精准扶贫”惠民生
连续一个多月的周末,石桥子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姜岚等没有休息,她将今年即将中考的儿子留在家中,自己却一直在乡间走村入户。作为扶贫工作人员,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们不是在下村,就是在进村的路上。
姜岚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石桥子镇23名科级干部和104名帮扶责任人一起,身上带着“军令状”,眼里盯着“倒计时”,手中拿着“作战图”,全部走村入户、蹲点摸排、查漏补缺,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任务、最大的民生。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扑下身子“拔穷根”,精准施策“脱真贫”,凝神聚力“真脱贫”,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镇党委书记张晓升同志说。
工作中,该镇实行点、线、面交互核查工作机制,以104名帮扶责任人为点,落实帮扶责任机制;以18个社区为线,落实科级干部、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包靠责任机制;以镇3个工作督导组为面,落实行业监管督导机制。实行“红黑榜”制度,用公开促提升、抓落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人不少。
“党建+产业发展”带民富
按照党建引领促发展的思路,石桥子镇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通过党员带农户,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民抱团发展产业。
在田家岳旺红心苹果种植基地,老支部书记田新文看着长势正旺的苹果树脸上笑开了花,“刚开始搞基地种植时,我还有许多顾虑,但是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网格党支部,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我们村里和社区公司集体筹资,建设了该基地,老百姓将土地流转出来后到基地务工,得到双重收入,等基地有收益时,老百姓们还能获得分红”,田新文说。
工作中,该镇依托社区党委成立社区农业发展公司,通过社区公司建立产业园区,对农业园区进行公司化运作,由社区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找到一条发展路子,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