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代”服务让湘潭农民轻松种田
发布时间:2020-10-13来源:CCTV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编辑:admin
CCTV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湖南湘潭讯(通讯员戴梅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抛荒现象严重、粮食生产全程技术水平低等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凸显。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种田赚钱越来越难,还面临着卖粮难的问题。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粮卖给谁?成为党和政府及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三农”工作全局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近年来,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抓住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全力推进“六个一”工程,全面实施水稻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化、体系化、产业化水平,以股权、业务、资本等为合作纽带,实现市、县大田托管中心一体化运营,通过制定土地托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合作共建土地托管中心18个,服务面积超过20万亩,培养“职业农民”,创新“九代”(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销)服务,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了农户“离乡不丢地,种地有收益”,“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惠农模式”,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为新时期供销社改革发展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谁来种地——
土地托管让农民当“甩手掌柜”
“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乡下的是一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高,技能型较少,智能型更少,种田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女。”湘潭县中路铺镇凤形村村民陈香群说,受这些因素影响,水稻种植大多以一季稻居多,甚至还抛荒了一些良田,让人心疼。
凤形村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并非个例,已是广大农村的普遍现象。
自2014年开始,针对农资经营情况和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不集中、种粮比较效益差、农业技术水平低、粮食烘干收储困难、季节性资金瓶颈等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市惠农公司就在思考、探索企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型。
2015年,在惠农公司的支持下,陈香群流转500亩土地建设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她购买农机,带领种植大户成立了湘潭县香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依托惠农公司的托管服务,以再生稻的示范种植为突破口,吸引中路铺、白石种田大户种植再生稻近2000亩,水稻托管面积近6000亩,注册了“香群”再生稻大米品牌,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女能人。
60多岁的龙海林,是韶山市清溪镇的一名聋哑人,以前一个人种3亩多稻田,辛苦不说,每年纯收入才1000多元。
从2014年起,他把3亩田流转给了中森农业公司,当起了“甩手掌柜”,每年可获得流转金2000多元,空闲时间他还到中森农业公司打工,一年光务工收入就有近3万元。
农田流转到中森公司后,根据合作协议,惠农公司为其提供供种、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耕机插机收、粮食烘干收购等全程“保姆式”服务。
为确保全程托管质量,惠农公司采用了“十统一”(统一良种、统一化肥、统一农药、统一耕种、统一灌溉、统一防虫、统一除草、统一防病、统一收获、统一收购销售)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惠农公司负责人赵湛介绍,土地托管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改变了“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经营状况,解除了农民外出务工、家里田地撂荒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据统计,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相比,全程托管模式可以为每亩农田增收节支340元。
“2017年,在湘乡市东郊乡石竹村,湘乡市新万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整村流转方式流转土地2850亩作为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粮食购销加工等方式走上了‘种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道路。”湘乡市供销社负责人李伯辉说。
通过摸索和实践,惠农公司逐步从提供农资商品的单一服务,向提供农资商品、农机作业、科技信息、粮食烘干收储等综合服务转变,通过“公司+乡镇土地托管中心+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运作模式开展“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了一条让公司、合作社、种粮大户三方共赢的惠农土地托管服务模式。
地怎么种——
大田托管“套餐化” 农民种田“吃点菜”
多元化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
对不具备提供全程服务的,同时自身有又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土地托管服务中心采取为他们提供套餐式服务,也就是根据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耕机插或烘干销售中某一方面的服务。通过选择套餐式服务,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设备投入、减少了人力成本,能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经营中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种植。
同时,不愿流转农田的农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公司选择农资配送、机耕、机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烘干、收购等单项或多项服务。
60岁的刘海清是湘潭县中路铺镇毛塘村人,去年在中路铺镇供销惠农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开展了“半托管”订单种植,60亩“美香占”优质稻亩产达500公斤,按市场价140元/50公斤全部回收,谷子卖了8万多元,除去成本利润可观。
环节式托管,给农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省心省力又省钱。
农户根据自家的机械、劳力、生产成本等情况,按照实际需要,自愿选择项目,由土地托管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化肥、农药等从耕种到收获单个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服务。
54岁的蔡石峰是湘潭县中路铺镇人,5岁时因家中起火造成双手和脸部严重烧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家务农。“种田几十年了,收入一直不多,就赚点口粮。”蔡石峰说,中路铺镇土地托管中心成立后,让他看到了种田的希望。2019年,在土地托管中心的支持下,他和本村贫困户马建国商量决定一口气流转了200多亩田,并成立了湘潭县智慧种养专业合作社。
“土地托管中心提供种子、农技服务、农资、飞防等农化服务,产前、产中和产后都不要操心,只要专心搞好田间管理就可以了。”蔡石峰说,今年种田估计利润在8万元左右,再加上养鱼、养鸡、种菜,总收入在12万元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以后还可以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劳动致富。
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介绍,全市供销系统依托直销、统购分销、定点配送、大田托管等优势,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五个”降低(农资成本降低10%、农资用量降低6%、机械化成本降低14%、水电设施投入降低8%、管理成本降低10%),向农户收取的农田托管费基本上与降低的生产成本相当,而粮食产量、品质比农户自营均有明显的提升,托管农户以基本相当于自营生产的成本,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产出,粮食品质也得到保障,农户闲时还能外出打工,种田、务工两不误,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
粮卖给谁——
“订单农业” 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如今,农民种田最担心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种什么,一个是怎么卖?”赵湛说,农民种植水稻究竟能不能赚钱,在品种的选择上尤为重要。如何解决种什么和怎么卖两个难题?唯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2019年,我种植了80亩优质稻,并以每亩800元的费用全托管给合作社,粮食又全部由合作社回收,产值达12万元,纯利6万元。”狮山村种粮大户黄志勇说,从2018年开始,湘潭县云湖桥镇狮山农业合作社就与周边种植大户签订粮食回收订单,解决了他们卖粮难的问题。
“合作社自产的大米已注册‘成青建米业’商标,主要在长株潭地区销售,年销大米100吨左右。”狮山农业合作社成青建说,有了供销社的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产业链的决心,2019年,合作社与供销社企业共同投资,新建了一个优质稻储存粮库和一条30吨大米加工流水线,一年自产加工的稻谷可达万吨,通过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彻底解决了粮食销售问题。
“今年,我与狮山村200多户农户签订了水稻回购协议。”成青建说,订单农业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肥料、统一机械化操作、统一田间技术指导、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回收稻谷,这样生产出来的高标准粮食,为后期大米加工提供了有保障的粮源,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品牌,从而更好地打通销路。
近段时间,金华米业杨华一直在省内外跑市场,湖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来回穿梭,了解市场行情,谈合同、定品种、定价格,既要确保今年的订单合同顺利执行,保障农民的效益,同时又要为明年的订单收购找准市场脉络。2020年,惠农公司与金华米业等米企合作共同打造水稻产业联合体,依托各乡镇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开展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累计推广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近6万亩。9月底开始,中晚稻将陆续开始收割,种植户可就近将粮食送到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各土地托管中心绷紧弦、铆足劲,从设备、场地、资金、人员、流程一一准备就绪,统一公布粮食收购标准,确保优质优价,24小时为农户提供烘干、储存、销售服务。
“订单合同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介绍,惠农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会,依托“九代”模式深化粮食产销合作,致力于发展优质稻“订单农业”,能有效解决农户销售的难题,让种植户专心投入种植生产,实现了“种好粮、卖好价”,推进了产、供、销一体化进程。
今年,湘潭市出台《关于全面实施粮食生产“九代”服务的实施意见》,要在全市新建乡镇土地托管中心28个,通过两年时间全面实施粮食生产“九代”服务,实现成本每亩降低15%,农民每亩实现收入增加200元以上,稻谷质量普遍达到国家三级以上,高档优质稻面积逐年增加,“订单农业”在全市普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