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聚焦新闻 > 正文

大同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0-04-15来源:一线聚焦 编辑:张树奇


一、开拓进取、开创事业
 
       一九八二年,我市残疾青年张若军经中国青年报记者叶云的引荐,和部分残疾青年加入了北京病残青年部。这是我国由各类优秀残疾人自发性创立的民间组织。也正是这一组织和他们中许多自强不息、不甘向命运低头的事迹感染了大家,从而萌发了开创大同市成立残疾人组织的想法。

      残疾的不便,使残疾朋友们不愿经常出门,更有诸多的苦恼和自卑的心理。他们在艰难的现实面前,逐步以优秀残疾人的事例鼓舞着自己,在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的引导和支持下,坚定信念、四处奔走,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组织残疾朋友自费进行各类聚会、游园等多形式的活动,商讨成立残疾人组织事宜。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通过走访、探望、联络介绍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的优秀残疾人的自强事迹,组织和发展到了三十名优秀的残疾人代表。形成了一支残疾人乐于奉献敢于开拓事业的优秀队伍。为了克服困难、放弃自卑,让大家走出封闭的家门,开扩视野、溶入社会、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及开拓残疾人事业的美好前景,不定期的进行座谈、游览、学习模范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增强大家的生活信心。

      有个 残疾青年,家住矿山,沒有工作,姐姐因病逝、母亲又因打击瘫痪,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大家知道后,克服困难、爬上了山坡找到了他家,与他谈心,帮助他战胜眼前的不幸,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并把有关残疾人奋斗成长的书籍送给他,而且经常书信来往,鼓励他,使他从绝望中走了出来,而且还找到了工作。并刻苦努力学习诗歌创作,在《大同日报》发表了《小草》的小诗,使其更加树立了生活的信念,增强了生活的勇气。
      为了进一步开创事业,掌握残疾人事业的新动态,先后与大连、沈阳、西安、吉林等十几个城市的残疾人民间组织取得了联系和信息往来。对于相互促进、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创立大同市成立残疾人自己的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信息、了解其它省市残疾人民间组织的创办经验、曾多次自费走访了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和参加了他们的活动,结识了诸多的优秀残疾人代表,见到了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一一吴运铎老英雄和专门为残疾人司德林作词的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的会歌普曲的《希望的曙光在哪里》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及著名电影艺术家郭允泰老师。他们勇于奉献的拚搏精神和为残疾人事业的奉献精神鼓舞着大家,使大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未来充满了奋进的信心。
       一九八四年三月,当时的市长王玉龙刚刚调到大同,由残疾青年张若军执笔联名代表二十三名残疾青年冒昧地给王市长写了一封希望成立大同市残疾人组识的长信。沒想到王市长在百忙中读了去信,并回复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赞扬了大家自强不息、渴望成立残疾人组织和为社会做奉献的精神,并表示全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同意成立大同市一个盲聋哑青年残疾人协会的组织。
      王玉龙市长为了使残疾人早日成立自己的组织,多次召及民政、团市委、劳动局、青联等部门研究商讨,并责成大同市民政局负责筹备事宜。王市长还多次到民政局了解筹备进展,召集残疾朋友们到市政府座谈,专门派秘书到残疾人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又派民政局社会科科长率残疾人代表到北京走访了刚刚成立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
       同时,大家积极配合,每周碰头、在路边、公园都留下了残疾朋友的足迹。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日,大同市盲聋哑青年残疾人协会成立。一九八五年又成立了大同市伤残人体育协会和大同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委书记、市长都亲临现场祝贺讲话,并还担任三个会的名誉会长和主席的职务。从此,大同市的残疾人事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残疾人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市长王玉龙曾在全国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大同市残疾人事业的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民政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所取得的成绩。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受到邓朴方等领导的赞扬。
二、齐抓并进、成绩显著
 
1、劳动就业
 
      盲聋哑青年残疾人协会和福利基金会的成立,极大的推动了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残疾人的就业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广开就业门路、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以集中分散的安置的办法,妥善安置广大残疾人的就业。国家办、集体办、个体办、联户办大力兴办福利生产事业。由于市委、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福利企业迅速发展,全市城镇福利企业发展到了53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个、集体所有制企业41个、联户办3个、个体办4个,集中安置960名残疾人就业。城市先后安置1750名,占当时城市中有劳动能力、应安置就业的残疾人总数百分之99。福利企业86年完成产值369.9万元。实现利润82.3万元。87年1至10月底实现工业总产值514万元,获利润80.7万元。
       在城市大力发展福利企业使城市户口残疾人基本得到就业的情况下,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全市安置农村残疾人就业现场会,为快速推动农村兴办社会福利企业生产,解决残疾人就业,市政府在新荣区郭家窑乡召开了全市安置农村残疾人劳动就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促进了农村兴办福利企业生产事业,大力推进了农村残疾青年的就业率,使农村中百分之60的残疾青年得到了安置就业,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农村的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到了12个,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大同矿务局有648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86年5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来同视察期间,专门深入矿区看望残疾人,并在大同矿务局矿长会议上发表讲话,在理论上阐述了安置残疾人就业、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的重要意义,使矿务局领导深受启发后,全局统一思想,党委重视、领导支持,全局上下充分发动群众,采取得力措施,办实事、见实效。根据各矿优势,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使全局684名残疾人很快得到安置。
      安置后的残疾青年在党团组织的培养下,在理想、奋斗、追求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们身残志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而勤奋的工作着,涌现出了许多模范榜样人物。有走遍天下盲人来采购员贾存林、青年企业家“万能手”马保平、厂长郭德顺、新长征突击手刘新平等先进人物。还有全国残疾人乒乓球冠军王法成、盲人按摩师鲁孝之、李明,盲人女歌手李秀梅及书画书法方面很有成就的多次获全国奖项的肢残青年郝英龙、张存莲。
      由于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我市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和劳动就业走在了全国前列。而且在全国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市长王玉龙做了专题发言,介绍了大同的兴办福利企业、推动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办法和经验得到了邓朴方的称赞和全国人大新闻采访团两次专程来大同采访。人民日报以《同是生活的主人》介绍了大同市残疾人工作纪实。及《三月风》杂志刊登的报告文学“市长与丑小鸭集团军”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残疾人一举实现了三项“星火”计划,“软标牌”填补了大同市空白“民用胶”更填补了山西省空白。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中出现了残疾人的面孔。同时在盲聋哑残疾青年协会和福利基金会安排多名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残疾同志从事残疾人工作,充分发挥了其积极的工作热情和事业的有利发展。
2、康复救助
 
      康复救助是一项更重要的系统工程,对于许多残疾人来说,由于历史等原因,许多人未曾有过较好的康复治疗,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下一系列的困难。对于现有的残疾人员身体况状及其残疾程度组织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检查,初步确实了在短时间内予以施行手术的对象,使更多有救治可能的残疾人减轻病痛、回归社会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影响和体能的康复,甚至会是一个人一生命运的转变,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些坎坷,多一份希望。

      首先我们在全社会和在残疾朋友中宣传康复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建立了康复医疗队伍。八六年十一月,应大同市政府的邀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复协会,组织了全国第一支由群众学术团组织的儿麻专家、教授医疗队一行15人来大同为儿麻患者进行了康复医治。市政府拨专款8万元,本市的儿麻患者一律公费治疗,各大医院全力以赴、密切配合,1个月内共为270儿麻患者做了康复手术。开展门诊咨询1253人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反响。许多康复后的儿麻患者和家属更是激动不已,感谢党和政府的言辞不绝于耳。87年7月26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复协会为我市派出了第二批手术医疗队,又为我市168名儿麻患者进行了康复手术。门诊咨询250人次。为了使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期在我市进行下去,同年4月6日我市专门成立了康复协会,继续为我市儿麻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手术。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他们解除痛苦,为他们参加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3、文化生活
 
      为了提高残疾人的自身文化素质,86年11月为残疾人开办了“残疾人文学讲习班”,开设了现代汉语、写作基砒、学习概论、历史课等。有31名残疾青年参加了学习,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在《大同日报》、《三月风》杂志、《自强》杂志《盲人之友》等刊物发表反映残疾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作品20余篇,有的还被聘为《大同日报》特约通讯员和市委信息员。
 
      为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的思想素质,86年“五四”期间举办了首届残疾人书画展。市长王玉龙亲自前来表示祝贺。展出书法、绘画、剪纸、木刻等200件作品。五天中接待内蒙、冀、豫、临汾、榆次等省市近一万名观众,有300名观众留言签名赠言,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观众表示了对残疾人的良好祝愿!市盲协主席鲁孝之,不顾自身困难到夜校学习,市委书记也在夜校上课,便在上下课时亲自搀扶着上下学,一天晚上,市长王玉龙见到我们几位残疾朋友去市政府找他,便把正在谈话的一位区长让先等等,说残疾朋友不方便,我得先接待。而且市长去日本访问时,专门带回个马扎子,说适合残疾人座,在大同传为美谈。
 
三、求真务实、全面发展
 
      为了发展残疾福利事业,市民政局专门为协会和基金会设立了两间方便残疾人较大的办公场所,两个牌子一套人马,还专门为残疾人建立了“残疾人之家”的大活动室,文体器具配备到位,残疾人有事没事都前来活动,活跃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在春节期间市长还专门登门给残疾人拜年。民政局长陈寿昌放弃与家人团聚,与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共度除夕。
      为了拓展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全方位永久性把残疾人事业推向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市盲聋哑青年残疾人协会和福利基金会,把筹建“大同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当作具体为残疾人办实事的大事来抓。87年3月份两会向市政府提出筹建“残疾人活动中心”的报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发出了向全市人民倡议筹建大同市“残疾人活动中心”每人捐款一元钱的活动,得到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开动宣传机器大力宣传,为活动中心捐款28.1万元。为筹建活动中心奠定了基础,使活动中心顺利建成,也是当时在国内残疾人活动场所中少有的功能全面的场所。
      盲聋哑青年残疾人协会和福利基金会成立后,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活跃。我们组建了残疾人文艺演出队、伤残人体育运动队、86年10月在省第三届伤残运会上,我市代表队赢得了12枚金牌和5个团体第一名,有5人打破了5项省残运会记录。同时,我市4名运动员代表省队,参加了全国伤残人运动会,夺得铜牌两枚,有4个项目打破了全国记录。86年11月,我市文艺演出队配合市对台办录制了一套残疾人文艺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播出,受到好评。
      为了做好残疾人的各项工作,我们在山西省盲聋哑协会“建残疾人之家、做残疾人之友”活动中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称号。全方位为残疾人做好事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仅在一年时间里在劳动部门的配合下,为967名残疾人办理了集体固定工,为三十户家在农村的残疾人家属办理了农转非,为残疾人解决调资、调整工种、住房、修房50多人次。还为36名残疾人办理了结婚登记,牵线10对,喜结良缘两对。矿区残疾人电器修配厂为方便残疾人生活,盖了680平米的食堂、澡堂、宿舍办公室等。我们还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残疾青年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一年中有5名残疾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大同演出期间,专场为大同残疾人进行了募捐义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率先为我市盲人、肢残人制定了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的政策,受到残疾朋友的一致欢迎。
      我们就盲聋哑青年残疾人协会和福利基金会每年召开年会,对福利企业和安排残疾人就业、优秀残疾人代表、扶残助残模范集体个人进行表彰,市委书记、市长五大班子和各局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盛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薜恩元应邀参加了我们的三天年会,87年6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残疾人工作现场交流会,总结和推广了大同市残疾人工作的经验,极大的推动了我市残疾人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我市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得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1986年5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理事长邓朴方深入调研,对大同市的残疾人事业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在市长的陪同下到家看望了新婚的残疾青年张若军。同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鲁光也来同调研视察残疾人工作。87年6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林用山在副省长郭裕怀、民政厅厅长藏新的陪同下,参观了大同市三医院的康复病房。
1989年3月16日,大同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根据残联的特殊性,市长建议首任理事长常嗣新深受残疾人爱戴,是由残疾人自己推荐上任的。同年5月24日,大同市残疾人文化教育中中心奠基(残疾人活动中心)。8月24日,大同市儿麻矫治康复中心成立。9月6日,大同市聋儿语训康复中心成立。11月7日,大同市残疾人假肢装修专门用品用具供应站成立。
      1991年5月19日,是第一个“全国助残日”,市委宣传部、民政、团市委、妇联、残联邀请社会各界在市展览馆举行了大型军警民残疾人联欢会,盛况空前,社会反响极大。92年4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残联组织由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单位18人首都新闻采访团,来我市和雁北残联的残疾人事业进行了新闻采访报道。同年5月4日,大同市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成立。
       在山西省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队获三连冠、团体总分全部第一的好成绩。
中国教育电视台来同,就大同市残联维护残疾人三轮摩托车营运维权给予了专题报道。《同行在辉煌之路》是由大同电视台、大同残联在大同市南郊区残疾人造纸厂搞的一部反映残疾人生活、工作的的专题现场节目,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大同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括的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发展残疾事业促进社会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切实加强了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从多方面关心残疾人事业。二是广大残疾人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还步摆脱了传統观念的束缚,克服自卑感,为促进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理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残疾人为社会、社会为残疾人。残疾人在事实上已享有许多同健全人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残疾人事业也在稳步中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张若军,大同市残联副主席、兼肢残人协会主席及中国无障碍促进网副站长兼大同分站站长。爱好写作,曾是大同日报特约通讯员,中国盲人之友报通讯员。曾在《三月风》、《中国盲人之友》、《大同日报》发表数十篇散文、通讯。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