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钱老师,原来护理人也可以和死神抢人!”
发布时间:2025-09-17来源: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编辑:刘炳栋
吐鲁番的夏日,天地如炉。烈日将戈壁滩烤得晃眼,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炽热的阳光似乎要将一切融化,但这酷热却无法阻挡我内心的热忱。 2025年7月11日,我有幸成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首个护理援疆人员,与其他来自湘潭的医务人员共同组成 “‘毛医生’湖南援疆湘潭医疗工作队” ,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柔性援疆工作。
走在高昌区人民医院院区,热风裹挟着沙土扑面而来。我看到的,不仅是灼灼烈日,更是无数双渴盼健康的眼睛。在我支援的重症医学科,实行急诊与重症一体化管理。护士长年轻有冲劲,但经验尚浅。我意识到,这里不仅需要技术支援,更需要管理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一颗真正勇于担当的心。
我迅速融入这个集体,将“传帮带”作为首要任务,与护士长结为对子,从护理细节入手,共同提升科室水平。我们一同制定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确保每一步精准无误;推行弹性排班,让每位护士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修订绩效考核制度,从细节中传递专业与温度。
我重点加强了重症抢救护理的指导,亲自参与并指导15次紧急抢救,始终追求精准高效,守护患者安全。带领护士长进行30余次床旁查房,通过实地观察与即时指导,提升其临床判断与操作技能。针对疑难病例,组织并参与10次讨论,凝聚团队智慧破解护理难题,有效提升整体水平。
我还深入全院各科室,规范床头交接流程,引入“SBAR模式”,使交班更清晰、高效、无遗漏。一个多月后,科室交接规范率大幅提升,护理文书质量明显改进。这一做法也得以全院推广,显著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
在此过程中,我主动与各科护士长交流,深入梳理管理中的短板与薄弱环节,尤其关注新上任者,耐心倾听困惑与需求,并分享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与应对策略,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技艺的传递,正如一座桥,连接彼此,也温暖彼此。
在吐鲁番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经历了一场长达八小时的生死救援。8月21日清晨7点,高昌区人民医院抢救室接收了一名年轻女性患者,她因爆发性心悸呼吸微弱、全身抽搐,意识已经完全丧失。我与湘潭援疆医疗队的医生们第一时间投入抢救。
我单膝跪在病床左侧,双手稳稳固定住患者的头部,维持其气道通畅,并持续进行胸外按压。漫长的抢救过程中,大家汗如雨下,却无一人松懈,汗水湿透防护服也浑然不觉。经过团队紧急评估,我们果断启用ECMO治疗,为这颗濒危的心脏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当ECMO成功转机、患者被安全转运至自治区人民医院时,我听见身后一位护士带着哽咽说:“钱老师,原来护理人也可以和死神抢人!”那一刻我明白,她心中那盏职业的灯,被点亮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援疆的日子里,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真正为高昌区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护理“铁军”?个人的力量终有限,唯有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才能让先进的理念真正扎根。
为此,我全力筹划了一场特殊的培训。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9月3日,吐鲁番市高昌区人民医院与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首场远程护理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终于在云端成功启动。屏幕接通的一刻,一道跨越千里的桥梁悄然架起,两地护理人员实时相连、心手相牵。湘潭的护理专家围绕“高效领导力”“团队文化建设”等八大模块,结合真实案例倾情授课。高昌区的同仁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管理方法,更点燃了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热情。
这次云培训不仅是技术手段的突破,更标志着湘潭援疆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地域的持续输送,真正做到“长期援疆、精准援疆”。它也让我更加坚信,医疗援疆,不仅是技术与物质的支援,更是爱与责任的绵延。
此外,我还结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实践经验,为高昌区人民医院量身设计了一系列护理培训课程,面向全院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分享经验,并承担新疆Ⅰ类学分继续教育授课任务,持续助力本地护理人才成长。
援疆,不仅是“带好一个科”,更要“辐射一片地”。除了院内工作,我还积极参与医共体下乡与义诊,将优质服务送至基层群众身边。
我们曾前往全国海拔最低点——艾丁湖卫生院开展帮扶。那里条件虽简陋,但医护人员求知的热情令我动容。我细致调研其护理工作情况,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并现场示范伤口包扎、静脉穿刺等基础操作。医护人员围绕在我身旁,专注学习每个细节,踊跃提问,我也逐一耐心解答。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相信这些技能将切实惠及当地百姓。
义诊途中,我们为企业员工提供医疗咨询,也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西门村。在村民家的土炕边测量血压,于烈日下的义诊台前讲解用药常识……一句维族大爷不太流利的“谢谢,医生”,便足以消解所有疲惫。
在今年的医师节上,我有幸被高昌区人民医院授予“援疆奉献荣誉奖”。这份荣誉如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站在领奖台上,近两个月的点滴在脑海中浮现:从初到火洲的陌生,到如今的从容应对;从与年轻护士长并肩优化ICU管理,到全院各科的广泛认可;从开展系统培训到基层帮扶、一线义诊……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每一刻都写满收获。
“感谢您这两个月来对我院ICU的帮助……我们还想把ICU打造成精英团队,仍需您的支持。”护理部李主任这番话,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肯定。无论何时返湘,我都希望做到标准不降、流程不乱、精神不移。
援疆之路艰辛却珍贵,它让我更加懂得了“医者仁心”的重量。在这里,我不仅传递了护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更收获了珍贵的友情与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每当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村民信任的眼神,一切都变得值得。我愿继续担当湘吐两地医疗协作的桥梁,以专业守护生命,用爱心温暖人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来自毛主席家乡的医者的初心与使命。(通讯员:钱露 王颖 万岚 彭丽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