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发展机遇展望
发布时间:2024-11-10来源: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编辑:刘飞
1、“蜜源丰富、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可度高”是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甘肃丰富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蜜源植物生长和蜜源区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据科学调查,全省现有蜜源植物650多种,其中能形成商品蜜粉的主要蜜源植物有27种之多,主要有洋刺槐、油菜、狼牙刺、党参、黄芪、红芪、葵花、芸芥、百里香、野藿香、益母草、百号、紫花苜蓿、红豆草、小茴香、漆树、椴树、五倍子、沙枣、枸杞、柿子、杏子、荞麦、棉花、苦豆子、籽瓜等,开花期由东南向西北推递,大约有8个月之久,是我国养蜂条件较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单产最高的地区之一,素有“西北大蜜库”之称,可载蜂量100万群,是我国西北放蜂路线的必经之地。甘肃省内现有蜜源植物面积约200万公顷。蜜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天水、陇南、武威、张掖、定西、庆阳、平凉、甘南等市。丰富的蜜蜂资源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优越。
2、“技术规范、品牌塑造、市场销售”是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劣势。
甘肃加快养蜂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蜂种退化现象严重、蜂农技术匮乏、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品市场监管乏力、农作物授粉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制约了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甘肃省养蜂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从产业层面出发,规范生产技术、注重蜂产品的品牌塑造,生产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产品。同时,颁布蜂产品市场管理及生产规范的相关行业条例与标准并要求企业执行,从生产源头“把关”,从产品出厂“监督”,用严格而规范的标准来规范养蜂产业发展。甘肃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养蜂产业发展市场空间无限。但是,目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蜂种退化现象严重、蜂农技术匮乏、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品市场监管乏力、农作物授粉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制约了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甘肃省养蜂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从产业层面出发,规范生产技术、注重蜂产品的品牌塑造,生产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产品。同时,颁布蜂产品市场管理及生产规范的相关行业条例与标准并要求企业执行,从生产源头“把关”,从产品出厂“监督”,用严格而规范的标准来规范养蜂产业发展。
3、“仿冒产品、掺假产品、贴牌生产”是影响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威胁。养蜂业作为生态绿色产业,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健康、营养的蜂产品。甘肃优质的蜜源和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消费者认可和选择甘肃蜂产品的首要原因,也是甘肃蜂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在蜂产品市场赢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条件。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别蜂产品生产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扩大产量,忽视质量,使得大批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在部分大型购物超市和批发商场出现了很多质量不达标、品质无保障的甘肃产地的蜂产品。此外,由于甘肃蜂产品的市场消费认可度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外地蜂产品通过贴牌生产、掺假生产的方式销售,这些产品的上市销售严重损害了甘肃蜂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信誉度,严重影响了甘肃蜂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经过走访和调查可以发现,在蜂产品销售市场,仿冒产品、掺假产品、贴牌生产等问题最为普遍和突出,是影响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直接威胁。
4、“政策保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机遇。
随着国家、省市退耕还林、种草种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畜牧、林果药材等特色产业战略的实施和落实,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逐年递增,甘肃蜂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以天水市为例,近年来成立了中美合资甘肃耐克特蜂产品公司、天水西联蜂业有限公司、天水维尔康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水汇涛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水百草蜂业园、天水花海蜂业科技园、天水陇蜂蜜蜂园等新型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甘肃省蜂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力军,部分企业已成为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和科技带头企业,他们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产品质量安全,注重产品花色品种更新换代,先后研发出了蜂四宝、姜岐蜂宝多级访生蜂花粉产品、白娃娃美芪花粉片、芦荟花粉片、雄兴胶囊、蜂胶灵芝胶囊、蜂胶螺旋藻胶囊、蜂胶迪康胶囊、蜂皇胎片、蜂胶佐芪胶囊、蜂王浆含片、王浆冻干粉胶囊等一系列新产品,企业效益逐年增长。蜂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领域,在中医、中药中也有很好的利用,蜂蜜用于中药丸剂的制作,蜂疗技术治疗风湿关节病具有很好的疗效。随着蜂蜜产品的推广使用,为甘肃蜂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支持下,企业开拓创新、融合发展,为养蜂产业这一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机遇。
——本文为2024年甘肃省青年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甘肃“蜜源保护区”建设和“中蜂授粉技术”的应用推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员潘婷、李志鹏)
审稿: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