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共筑传承梦
发布时间:2024-03-31来源:未知 编辑:刘飞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让学生感受四川三台非遗的独特魅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台县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三台博强蜀东外国语学校作为试点,开设非遗课程,聘请1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入校园讲解传艺,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课程中了解、体验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学校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今年特别聘请10位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讲解指导,并配备10位本校教师作为助教,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内容,开设了川剧变脸、金钱板、连宵、龙舞、扎染、布艺、手编、泥塑、刺绣等课程。”三台博强蜀东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王榕介绍。
非遗技艺进课堂,传统文化共传承
三台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三台博强蜀东外国语学校共同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围绕“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根据全校3000余名学生年龄特征设置非遗课程,以非遗传承人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实践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非遗课堂教学,并将布艺、扎染、手编、泥塑、刺绣、川剧变脸、金钱板、龙舞、连宵、竹琴共10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聘为学校授课教师。
丰富非遗齐上阵,多重体验强信心
走进扎染传承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龙皓洁正在给孩子们详细讲解扎染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扎染的历史文化,并展示扎染制作流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看得全神贯注。终于,轮到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了,他们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进行折叠、捆扎、染布、晾晒,一边制作一边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最后,孩子们欣赏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学习扎染的过程中,有一种开盲盒的神秘感,当看见通过自己亲手扎、染后呈现的图案时,都是满满的惊喜和成就感,扎染真是太有趣了。”4年级1班李思瑶说。
舞蹈室内,民间艺人郑玉兰正在为学生进行川剧变脸表演中的动作示范。站点、踢腿,扇子一开一合间,红脸一下变成白脸,扭头间拂帽甩带,白脸又变成黑脸……1年级的孩子们跟老师一招一式学习川剧变脸。“川剧变脸太神奇了,现在我也跟着郑老师学习变脸,都能变出三张脸来啦!”1年级7班贺柳瑜兴高采烈地说。
代表性传承人赖道兵以金钱板说唱的方式,为学生讲述金钱板的历史文化、传承渊源、表演技艺等知识,并现场示范金钱板的拿板动作以及基本打法。学生们专注听讲、认真练习,对金钱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一边打金钱板,一边说唱,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我相信自己能把这门技艺学到手。”5年级2班吴锦堂自信地说。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勇正为学生讲述泥塑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巧,并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使学生们学会了揉、捏、切、压等手法,熟练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技能。在制作过程中,周勇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小手创造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流淌着童趣、童真、童乐……
“玩泥巴,很有趣!起初,我以为泥塑是很简单的一门手艺,但是经过学习,我发现制作泥塑揉捏、刻画等步骤都需要手脑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3年级10班 李俊熙如是说。
“墙墙联手”共合作,多彩非遗展魅力
为展示非遗进校园成果,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墙展评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墙墙联手”,用灵巧的双手与“非遗”相遇,将学校“非遗”特色课程中的变脸、龙舞、剪纸、扎染、皮影等“非遗”元素搬上文化墙,让每个班级的墙面都“活”起来。
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旨在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非遗项目,让我们身边的非遗项目从被动保护传承向主动保护传承,从单一保护传承向全面保护传承,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台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管理和保护股股长喻月嫦表示,“下一步,三台县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开设非遗特色社团,在全县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争做传承人、竞相传承三台非遗的新热潮,久久为功,让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喻月嫦 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