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 > 正文

【中心医院·医者红】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重开“心”门、重获“心”生之

发布时间:2022-06-26来源: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编辑:金英勤


近日,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三区在科室主任黄河带领的医护团队的救治下及导管室、心胸外科、麻醉科、呼吸内科、B超室等多学科的配合下,成功为一名75岁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心内三区首例、心内科第6例Vita Flow 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已康复出院。出院后,患者家属向科室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75岁娭毑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生不如死”

75岁的彭娭毑因反复胸闷、气促一个月,双下肢中、重度浮肿半个月,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后都会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并且开始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侧卧都不能正常入睡……用她的话来说,叫做“生不如死”。5月27日,家属将彭娭毑送至湘潭市中心医院并入住医院心内三区病房。

经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心衰症状重,心功能评级为Ⅳ级。完善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患者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平均压差91mmHg,左房、右房扩大,EF(心脏射血分数)值42%,随时有猝死风险,只有换瓣才能改善患者病情。

“正常人的主动脉瓣完全打开后的面积在3-4平方厘米,1.5-2平方厘米为轻度狭窄,1.0-1.5平方厘米为中度狭窄,1平方厘米以下为重度狭窄。”黄河介绍,“彭娭毑的主动脉瓣打开后瓣口面积不到1平方厘米,属于重度狭窄。”

名医大咖为娭毑重新“打开”心门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症多、心肺功能差,且外科手术风险高,创伤大,恢复慢,多学科会诊后一致认为,患者行外科开胸或经心尖方式换瓣风险极高,决定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黄河为确保手术顺利,在术前集结了导管室、心胸外科、麻醉科、呼吸内科、B超室等科室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制定了万全的手术方案,对手术的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反复研讨,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案,另外,手术团队细致地根据患者的瓣上结构、瓣叶长度、瓣膜锚定及微创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产品的特点,确定了植入球囊、瓣膜型号。

6月9日,手术团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为患者实施手术。黄河主任将穿刺、跨瓣、球囊扩张、精准定位、瓣膜释放等步骤一气呵成……仅一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平均压差从91mmHg降至15mmHg,超声评估瓣膜位置良好、形态完整,彭娭毑的“心”门被重新打开,手术创口仅针眼大小。

▲术中

术后,复查彩超提示人工主动脉瓣膜运行良好,患者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动,无胸痛、气促等症状。6月15日,患者康复出院,彭娭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我还能走着回家。”出院后,家属为心内三区全体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表达感谢。

术后,彭娭毑织起了毛衣

出院后,患者家属赠送锦旗

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不断增长,主动脉瓣狭窄患病率随之升高。据估计,目前全球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人口约为2000万人,2025年可能达到2200万人。中国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人数约为400万人,预计2025年达500万人。

临床上,主要通过心脏彩超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筛查与诊断。在治疗手段上,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效果并不理想,而传统的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创伤大,需要心脏停跳、体外循环,至少1/3的患者无法耐受。

心脏瓣膜病是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主要的疾病。近年来,TAVR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

TAVR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不需要开胸,而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仅穿刺股动脉,逆行将装配好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位置,在不切除原瓣膜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恢复瓣膜功能。TAVR手术操作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小时,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

湘潭市中心医院数例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及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TAVR团队将继续与心胸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导管室、手术室等兄弟科室通力合作,打造一流的TAVR救治团队,为广大瓣膜疾病患者带来了更丰富的临床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文字 | 杨霜、莫莉丹

大家都在评